寫在絲綢之路成功跨國申遺之際
寫在絲綢之路成功跨國申遺之際
鋪在亞歐大陸上的文明之網—寫在絲綢之路成功跨國申遺之際新華網西安6月22日電(記者李勇、馮國、李樹峰)很多人印象中的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或幾條線,然而實際上它是一張鋪陳在亞歐大陸上龐大的立體之網,以跨高山、涉荒漠、越大河的雄渾之姿,網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、華夏文明、波斯文明、阿拉伯文明和希臘-羅馬文明等,形成著稱于世的古代東西商貿之路、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鑒之路,促進著不同文化、民族及其思想的成長,為人類文明譜寫出輝煌樂章。
東西商貿之路
絲綢之路因絲得名,通過這條東西方貿易大通道,東西方人員來往、物產交易,極大豐富了沿線人民的生活。
經由絲綢之路,中國絲綢、茶葉、鐵器等物產大量出口西方,或成為戰(zhàn)士手中的尖刀利刃,或成為王公貴族們的掌中玩物。
中國奉獻給西方世界精美的絲綢,西方也以他們豐厚的物產回饋中國。胡蘿卜、胡桃、胡麻、胡椒…,一個“胡”字,道出了這些物產的來源。這些物產多是通過絲綢之路傳來,如今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?。
說到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,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:玉門關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,相傳西漢時產自西域的美玉,經此關口進入中原,因此得名玉門關。
不僅物產,雙方的生產技術等也經過絲綢之路交流。中國四大發(fā)明中的印刷術、火藥和指南針通過絲綢之路向西傳播。史料記載,唐朝的造紙工匠最先在撒馬爾罕造紙,使其成為中國境外的造紙中心,中世紀時聞名歐洲。
西方玻璃制造技術、阿拉伯的歷法、醫(yī)術等也經過絲路傳到東方,造福東方人民。由此帶動了眾多國家的發(fā)展,也給中國帶來了多元的異質文明。
正因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性,它受到歷代政府的重視。漢代為了保護絲綢之路,在河西地區(qū)設置了張掖、武威等四郡,并在西域地區(qū)設置西域校尉進行管理。唐太宗曾經力排眾議,在今天的吐魯番地區(qū)設置西州,為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中西文化的和平交流提供保障。
今天,中國領導人提出共建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的戰(zhàn)略構想,以期實現道路聯通、貿易暢通、民心相通等目標。
文化交融之路
當今學界公認,絲綢之路的內涵已經超越了交通道路的局限,涵蓋了經濟、文化、藝術、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,成為東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溝通和交流的象征。
唐朝的玄奘是絲綢之路上萬千過客中的一員,他一路向西,從印度帶回佛經,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杰出貢獻。西域人鳩摩羅什則是沿絲路東來,最終定居長安,譯經講學,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代表。
除了佛教,拜火教、摩尼教和景教等宗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,并沿著絲路的分支,傳播到韓國、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。
在古代羅馬,絲綢制服裝成為貴族們的時髦裝束。而大唐盛世,都城長安又被“胡風”裹挾。
史料記載,唐代長安有大量胡人,聚集于西市等地。隨之而來的,是胡文化集中涌入,一時長安“胡氣”氤氳。胡食、胡服、胡樂等元素同漢文化一道,構成完整的漢唐氣象。
西域樂舞也沿絲路東來,風靡長安。胡姬酒肆,西域樂舞,共同造就的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。
絲綢之路宛如一條五彩紐帶,將黃河流域文化、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連接在一起。絲綢之路文化交流,不僅僅是接觸,更有在此基礎上的碰撞和融合。
在陜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博物館里,珍藏著一套唐僖宗時的琉璃器。這些琉璃器多來自西域,有著明顯的伊斯蘭特征。琉璃器中有一套茶具,材料和制作工藝都是國外的,卻是為滿足中國人需要而制作,完美詮釋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。
絲綢之路留給人類的遺產,不僅是東西貿易的互通,更是兩個偉大文明的交匯。新絲綢之路建設,標志著東西方兩大文明在此再度交匯。
未來和平發(fā)展、和諧共贏之路
在漫長歷史進程中,絲綢之路由彼此孤立的短途和小道,逐漸發(fā)展連接東西方的交通網絡;由起初單純的以物易物的貿易道路,發(fā)展成古代的印度文明、華夏文明、波斯文明、阿拉伯文明和希臘-羅馬文明等交流互動的萬里大動脈。
因此,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民族和商旅過客,帶來的不僅是各地的物產,更是各國人民的相異的藝術情懷、美學追求,以及共同的友好和熱情,讓絲路成為走心的對話之路、文明互鑒之路。
站在21世紀開端,回望這古老的絲綢之路。兩千多年歷史變遷,曾經的繁華早已謝幕,喧囂也已歸于沉寂。兩千年時間沉淀下的,是絲路沿線各國人民深厚友誼的結晶。
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導下,中國政府多年來聯合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兩國,對“絲綢之路: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”啟動跨國聯合申遺,旨在保護絲路遺珍,傳承思路精神。
北京時間6月22日,經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,“絲綢之路: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”申遺成功。鮮花與掌聲中,新夢想必將讓古老絲路續(xù)寫新樂章。
作者:李勇 馮國 李樹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