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交通部等十部門以及京津聯合調查組進駐滴滴,此前順風車血案引爆輿情,痛心之際帶來反思和追問。
“滴滴出行”作為網約車,是共享經濟的“特產”,也是新經濟的表現形態(tài)之一。新經濟有新特點,其一便是“跨界”。網約車就讓傳統出租車“跨”到了網絡、云端。這的確給用戶帶來了乘車新選擇、新體驗,也因滋生出種種問題而令人擔憂。跨界,如何讓人更放心?跨界,如何尋求新邊界?
不可否認,新經濟帶來了新活力,跨界魅力十足。習近平總書記早有判斷,“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(yè)為主導的新經濟發(fā)展時期”。環(huán)顧人們的日常,衣食住行、知識社交、公共服務,新經濟的影子無處不在。一些傳統產業(yè)和行業(yè),也在積極擁抱新技術、升級新業(yè)態(tài),闊步進入新經濟領域,這對普通人的生活和國家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。可以說,新技術新手段激活了新動力,猶如把一條“鯰魚”投入經濟社會生活中,瞬間攪起需求的漣漪,人們借此對美好生活抱以無限想象和深切期待,而關鍵在于讓新經濟成為好經濟。
有人說,互聯網是平的,沒有邊界。此話有其道理,畢竟互聯網讓地球變成“村落”、讓信息不再是“孤島”、讓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“風口”大開,“互聯網+”的“+”也說明了新經濟跨界的涵義。應該看到的是,跨界更多的是融合,而非無邊無界、無拘無束。從滴滴順風車事件不難發(fā)現,某些新經濟一旦無界發(fā)展,無序發(fā)展,就會給用戶和社會帶來許多從未出現過的困擾和麻煩,甚至,連人的基本公共安全都成為奢侈品。
除此之外,現實中很多案例都告訴我們,無邊界的跨界意味著在懸崖邊馳騁,一不小心就會跌落深淵。共享單車亂擺亂放,擾亂公共秩序;直播軟件實用好用,卻泄露他人隱私;外賣平臺方便快捷,可黑廚房讓人“作嘔”;互聯網金融拓寬投融資渠道,但非法集資害人害己;網絡游戲帶來愉悅,若不考慮防沉迷,未成年人將深受其害……這是新事物發(fā)展過程中經歷的“陣痛”,我們不能因為其暫時的不成熟、不完善而全盤否定,也不能對這些負面因素視而不見,讓其危害社會。
對于新經濟,應該包容,但是不能縱容。這就需要立規(guī)矩、明邊界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在新常態(tài)下,要實現新發(fā)展、新突破,制勝法寶是全面深化改革,全面依法治國!毙陆洕瑯邮欠ㄖ谓洕,法律邊界牢不可破,不能自認為“新”就可以拋棄公序良俗、不能自以為“強”就能夠沖破法律。不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經濟形態(tài)、不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求發(fā)展謀創(chuàng)新的經營方式,都會是曇花一現。而這需要深化改革的力量,從經營管理到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從營商環(huán)境到體制機制,從企業(yè)到政府,無不需要一邊留足發(fā)展空間,一邊看好邊界底線。只要揚棄野蠻生長、傲慢發(fā)展,只要去蕪存菁、修枝壯干,就能推動新經濟健康發(fā)展。
遵循法治邊界,關鍵是樹好價值邊界。新時代新經濟,“風口”大、機會多,誘惑也大、岔路也多。一旦選錯道、走歪路,損害的不只是企業(yè)利益,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,以及人們對新事物的信任感、包容感。這也是新經濟出的一道價值考題,如何真正把“人”的價值擺在突出位置,而不是搪塞、冷漠與涼薄。要知道,衡量新經濟健康發(fā)展的標準從來不是“估值”與“流量”,而是用戶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惟其如此,新經濟才能健康發(fā)展,行穩(wěn)致遠,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強勁動力。